close

這是一部以英國脫歐為主題的電影,其內容經由大量訪談得來,儘管部分因劇情需要而稍作改編,大整體上是符合當時脫歐的背景與場景的~

《脫歐之戰》的重點,並非講述整個脫歐的過程,而是著重於脫歐陣營背後的重要人物──多明尼克●卡明斯(Dominic Cummings),其採取不同於以往的宣傳方法,使用網路對潛在支持者投放廣告,每位潛在支持者接收到的廣告都是客製化且可以隨時調整,足見現今網路與數據結合後的發展

整部電影的節奏快、劇情緊湊,一個半小時的時間,很快地就過完了,對於脫歐也能有多一點的了解,很推薦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人欣賞

===補充背景小知識:英國與歐盟===

歐盟於在1960年代中期成立,其最先的成員國有荷蘭、盧森堡、比利時、西德、法國與義大利,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,與丹麥、愛爾蘭同時加入

歷史上,英國絕大部分時間的政策都是遠離歐洲大陸,盡量不參與大陸上的政治與戰事(如18世紀英國引以為傲的「光榮孤立」)。儘管加入歐盟對英國的貿易有所助益,但其違反英國長期以來的傳統,脫歐的聲音可說是沒有停過

2016年英國經由公投,以些微差距決定脫離歐盟,這是歐盟成立以來第一次有國家脫離。2019年3月29日(臺灣時間3月30日)將是英國脫歐的日子,在沒有先例又時間倉促的情況下,未來發展還需要多加觀察。

===分隔線===

整部片最重要的角色,就是多明尼克●卡明斯(班奈迪克●康柏拜區飾演),他的個性怪異,不擅與人相處,但處理事情上很有想法,也能做得很好

多明尼克是脫歐陣營中重要的幕後推手,想出藉由投放廣告的方式,找出潛在支持者,並使其出來投票

(其實整部片只要記得這個人就行了,其他人不太影響劇情,所以不清楚也沒關係((欸

 另一個脫歐的重要人物是克雷格●奧利佛(Craig Oliver,由Rory Kinner飾演),他算是脫歐派中有人脈又有錢的人,也經常有機會影響決策

除此之外,其他的角色都不算是太重要,就算不認得也不太影響理解電影內容,而且只要經由背景大概就可以知道那個人是支持脫歐還是留歐的,就算臉盲也不需要擔心呢

看完《脫歐之戰》後,其實心裡有幾個小小的想法

首先,藉電影中可知,以目前科技的發展,篩選廣告投放對象,並對其製作客製化的廣告已非難事,一次次看似無心的點擊,卻成為收集資料的方法。在科技發達的時代,一切資訊其實都在網路上暴露,要如何小心保護自己的隱私,是當代人應謹慎思考的問題

第二,公投,是「公民投票」的簡稱,顧名思義就是透過民眾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。脫歐公投的結果,脫歐獲得51%的票,的確是過半了,但其實也只代表了大約一半人民的想法,而公投過後該怎麼辦,要如何實行未來的計劃,卻是公投倡議者從未討論的。就像電影後段,國家未來的何去何從?公投是否被當成兒戲?留歐與脫歐的領袖坐在酒吧中,爭論脫歐、留歐的意義,讓人不禁想起臺灣在2018年的公投,民眾真的了解公投的意義嗎?公投過或不過,會造成什麼結果呢?當正反方吵得沸沸揚揚時,卻只有少數人關注這些問題

最後,若公投是為了讓人們決定國家未來,為什麼社會反而變得更分裂了呢?支持留歐、脫歐的人,互相對對方做出不友善的舉動,若都是為了未來的福祉著想,需要如此地反目成仇嗎?

公投是探詢民意的方法之一,就像選舉,就像i-voting,但是選民是否清楚了解選票的意義、選票的價值,還有民主所代表的意義,都是需要被探討,或選民們需要捫心自問的

arrow
arrow

    午夜夢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